世界地理中有关自然地理的综合题
亚洲:
1、简述亚洲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。
特点: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寒冷少雨;
形成原因:背靠世界最大大陆—亚欧大陆,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—太平洋,导致海陆热力差性质明显,所以季风显著。
2、亚洲东部体现纬度地带性的自然带自北向南的植被类型是什么?并简述影响其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,及亚洲中部东西方向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。
植被分布:极地苔原→亚寒带针叶林→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→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→热带雨林
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:因纬度高低导致热量不同。
亚洲中部东西方自然带分布主导因素:因距海远近导致水分不同。
3、简述东南亚的两大气候类型的名称、特点及形成因素。
一为热带雨林气候,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,形成因素是地处赤道附近,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,多上升气流而多雨。
二为热带季风气候,特点为全年高温,夏季多雨,冬季干燥,有明显雨旱之分,形成因素是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的中南半岛,受西南季风及东北季风交替影响,海陆热力差大,季风显著。
4、简述南亚孟加拉国多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。
原因:1)地势低平,排涝不畅;2)降水量大且集中;3)两条大河(布拉马普特拉河及恒河)的交汇入海口,径流量大。
5、简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质构造形成原因,并比较其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及原因。
形成原因: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,地壳抬升而形成。
分布特点:南坡垂直地带性复杂,且植被丰富 原因:相对高度大,处于迎风坡,多降水
北坡比较简单 原因:相对高度小,且背风坡降水少。
6、简述中亚里海、咸海两大内陆湖近年来湖面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。
原因:1)深处亚欧大陆内陆,为温带大陆性气候,降水少;2)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,湖水蒸发量大;3)沿湖经济发展,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,生活用水增加,使径流注入量少。
影响:使湖水盐度增加,影响湖内生物生存;使沿岸土地盐碱化,影响生态平衡;影响降水,使气候更干燥。
7、简述西亚的气候状况及其资源分布。
气候状况: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,全年干旱少雨
资源分布:石油资源丰富,多分布在波斯湾沿岸,但水资源紧缺
非洲
8、简述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。
1)位于北纬20-30之间,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,盛行下沉气流;
2)为热带沙漠气候,干旱少雨;
3)西北为阿特拉斯山脉,东部为埃塞俄比亚高原,阻挡水汽的深入;
4)位于亚欧大陆西部,东北信风是从亚欧大陆吹来少水汽的风;
5)西部沿岸有加那利寒流,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。
9、简述非洲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。
特点:气候炎热、干燥,并呈南北对称分布。
原因:赤道横贯非洲中部,其纬度位置依赤道呈南北对称
10、简述刚果河下游入海口未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的原因。
原因:1)入海口地势落差大;2)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,含沙量小;3)处于热带雨林区,水量充足,水流强,不利于泥沙沉积。
欧洲:
11、对比同纬度的北美洲,试分析地中海区域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广的原因。
1)在北纬30-40度,地中海深入大陆内部,使沿岸受海洋影响的面积广;
2)沿岸以平原、丘陵地形为主,地势低平,有利于水汽深入;
3)山脉呈东西向走向,对西风深入的影响小。
12、简述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的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。
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,使西欧形成大面积的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;有利于牧草的生长,从而发展畜牧业。
13、简述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影响因素。
地形以平原(西西伯利亚平原)、高原(中西伯利亚高原)和山地(东西伯利亚山地)为主。因纬度高,气温低,热量不足,不利于农业生产。
北美洲:
14、简述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。
地形为纵列三大地形:东部为低矮的山地、高原(拉布拉塔高原,阿巴拉契亚山脉);中部为广大的平原(中部平原,密西西比平原),西部为高大的山岭(落基山脉、内华达山脉)。
因东部低矮,有利于东面大西洋水汽深入;中部平原南北贯通,使夏季风能从南往北长驱直入,所以夏季普遍高温,冬季也有利于寒流南下,使其冬季寒冷。西部高大山岭阻碍西部水汽,使地中海气候、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部狭长的地带。
15、简述墨西哥城的地形特点及其该地易发生大气污染的原因。
1)盆地地形,不利于空气扩散;
2)地处北回归线附近,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盛行下沉气流;
3)城内人口多,工业发达,排放废气多。
南美洲:16、简述巴拿马运河两端水位差异特点及原因。
特点:北部加勒比海水位高于南部巴拿马湾的水位。
原因:1)海底地形:北部有西印度群岛,海底地势高;南部巴拿马湾是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挤压时,海底板块向下俯冲形成的海沟,地势低。
2)洋流:北部赤道暖流流入,水位高;南部为北赤道暖流流出形成低水位。
3)信风影响:北部为东北信风的下风向,风海流吹入,而南部为东北信风的上风向。
17、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。
1)位于赤道两侧,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,呈上升气流,降水丰富;
2)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都从大西洋吹来,带来丰富的水汽;
3)亚马孙平原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,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;
4)空气流动中遇到山地的抬升,形成丰富的地形雨;
5)东部沿海有巴西暖流流经,有增温增湿作用。
18、简述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部距海虽近但气候干旱的原因。
常年处于西风带,东临大西洋,盛行离岸风,水汽不易进入,而西侧临太平洋,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,高原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,故常年干旱。
大洋洲:19、简述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大面积干旱地区的原因。
1)地处南纬20°~30°之间,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,盛行下沉气流;
2)东部有大分水岭,阻挡东部水汽的深入;
3)西部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,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。
南极洲:20、简述南极大陆常年气候寒冷,几近冰封的原因。
1)纬度高,太阳高度角小,受太阳辐射少;
2)强大的冷高压,干燥、少雨、烈风;
3)西风漂流,阻止了低纬度的热量交换;
4)常年积雪覆盖,形成巨厚冰盖,太阳辐射反向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