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海文澜
资讯中心
 
中文专栏

议论文专题教案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5-4-7 17:41:41 人气:6622

议论文专题

 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、评论,表明自己的观点、立场、态度、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。议论文的种类:1 立论文 2 驳论文;

议论文有三要素,即论点、论据和论证。

论点的基本要求是:观点正确,认真概括,有实际意义,简洁,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;

论据基本要求是:真实可靠,充分典型;

论证的基本要求是:推理必须符合逻辑。

  

(一)论点

(1)什么是论点: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、阐述的观点,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。阅读议论

     文,首要的就是寻找、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。

(2)论点有几个:一篇文章的论点,可以是一个,也可以不止一个。如果论点不止一个,那就需

     要明确中心论点。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,也可以是递进的,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

     论点。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,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,就可以分出主从。

     注意: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。

(3)论点的位置:文章标题、文章开头、文章结尾、文章中间,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。即可以安

     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。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,段落论点也是如此。

(4)论点的呈现方式: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,它们有明确的判断,

    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,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,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;有的则

     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,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、概括。

(5)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:

  ①正确性。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,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、观点、态

      度、方法是否正确,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,甚至是谎谬的,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。因

      此,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。

  ②鲜明性。赞成什么、反对什么,要非常鲜明,而不能模棱两可,含混不清。

    ③新颖性。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、深刻,能超出他人的见解,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,也不

      是无关痛痒、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,应该尽可能独到、新颖。

 

(二)论据

(1)什么是论据: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、依据。

(2)论据的类型:

     ①事实的材料:可以是a. 具体的事例,b.概括的事实,c. 统计数字,d. 亲身经历、感受。

     ②理论的材料:可以是a.前人的经典著作、至理名言,b.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,c.科学上

       的公理、规律等等。

(3)使用论据的要求:

     ①确凿性。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、典型的事实。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

       时,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。

     ②典型性。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,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。

    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。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,因此,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。

 

(三)论证

(1)什么是论证: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。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“要证明什

     么”,论据是要解决“用什么来证明”,而论证是解决“如何进行论证”的问题。论证的目

     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。论证与论点的关系:证明与被证明。

(2)论证的类型: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。

   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;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

       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。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,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,而

       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。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。

(3)基本的论证方法:

  1.举例论证(也叫例证法):列举确凿、充分,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;(作用:具体有力

      地论证了观点,增强文章的说服力。)

  2.道理论证(也叫引证法):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,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

     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;(作用:有力地论证了观点,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)。

  3.对比论证(也叫正反论证):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,在对比中证明论点;(作

      用:突出论证了观点,让人印象深刻增强论证的鲜明性。)

    4.比喻论证(也叫喻证法):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。(作用:生动形象地论证

      了观点,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、文学性。使文章浅显易懂,易于理解和接受。)

 

四、议论文结构

 1.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(引论)、分析问题(本论)和解决问题(结论)。

 2.可分两大类

 a.纵式: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

 例1.“层层深入”式,先提出论点后,先从消极方面论证,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。

 b.横式: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

 例如: 有“总论——分论——总论”式,先提出论点,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,最后总结归纳;

       有“总论——分论”式,先提出论点,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。

         有“分论——总论”式,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,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。

     总之,分析议论文的结构,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,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,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。

 

五、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

1.写好字

   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,字迹可憎,其分值往往不理想。为何?其一,字和卷面差,按评分要求要扣分,其二,试卷的“面目”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。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“外衣”,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:首先,笔划要清楚。字迹笔划清楚,字体端正,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。相反,龙飞凤舞,一路狂草,但难以辨认,就算文章写得好,也难以让人欣赏。其次,字体要适中。字体过大,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,观之不雅。字体过小,阅读起来如觉蚁行,极其费神。再次,尽量少涂改。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,切忌乱涂乱画,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,造成凌乱之感。

2.拟好题

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,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。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,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。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: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、舒畅。具体而言,可鲜明,可形象,可简洁,可别致,可整齐,不一而足。总之,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。

 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,要求鲜明,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。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,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,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,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。

3.开好头

    高尔基说过:“(开头)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,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,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。”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“短、快、靓”。短,即要简捷,最好三两句成段,引入本论。开头短,可避免冗长之赘,而且短句成段,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。快,即入题要快,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。因为评分标准中有“中心明确”的细则。开篇确定中心,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,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,不致出现主旨不清、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。靓,即要精彩。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“凤头”。精彩的开头,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,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。文章开头要精彩,多用比喻、类比、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,还可引述名言,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。

4.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

 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,条理是否清楚,论证是否严密,论据是否典型,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。而结构、条理、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,因此,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。

 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: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;中间围绕小论点,运用恰当的事实、理论论据,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,分析说理;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。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,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,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。另外,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。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,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。(一定要如此!)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,可迅速地展开写作,减少失误,节省时间。同时,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,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,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。

5.典型而鲜活的论据

 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,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,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。一个人要丰满多彩,光有灵魂和骨架,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。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,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。

   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,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。它首先要求真实,切合题旨。其次,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,要厚今薄古。有些同学作文,记住几个经典论据,如司马迁、居里夫人、张海迪,变换着角度使用,把它们当做万花油。其实,这些论据就算典型,也不能引人注目。相反,选取人无我有、人有我新(最好找点历史上客观存在,但是一般书本上没有或者连阅卷来时都感到生疏的论据,让老师觉得新颖,同时觉得你博览群书,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)的论据说理,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,效果会更好。另外,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,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,无时代的活水,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。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,加强说理的针对性、时代感,使文章更具说服力。

6.结好尾

 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,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:“写文章不管长短,首先要考虑好结尾。有了结尾,如何开头,中间如何安排,便迎刃而解了。”好的结尾当如豹尾,响亮有力,令人警醒,催人奋进。如鲁迅的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,结尾只有两个字:“活该!”短短两字,可谓简洁之至,力透纸背。

    其实,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。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,因此,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。李渔曾说:“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,使之执卷流连,若难遽别。”结尾如有此种效果,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。议论文结尾的写作,要收束全文,突出中心论点;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、完整,不能草率收兵,也不能画蛇添足;语言要干脆有力、清音留响,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。

7.语言形象畅达

 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。议论文的语言,要准确鲜明,生动形象。有些同学写议论文,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,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,以求说理的充分、透彻,但效果适得其反。

 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,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。要显形象生动之效,除了采用比喻、类比、事例等论证方法外,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。修饰议论文的语言,注意运用比喻、排比、对偶和反复等修辞,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;注意运用假设句、反问句或整句,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。修饰语言之功,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,但只要积久成习,自然会有长进.


最后一课

   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:“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,主张不屈不挠的,勇往直前。但事实上,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,是极其渺小的,因此,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‘奋斗’这个词误导。”

    学生们很惊奇,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,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。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,笑呵呵地说:“在我看来,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。请大家随我走一趟。”

   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,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:“这里有一窝蚂蚁,与我相伴多年。”学生们凑上前观看:树缝里有小洞,小蚂蚁们东奔西跑,进进出出,很热闹。教授说:“近些日子,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,但未能取胜。”学生们发现,树周围的缝、小洞大多被泥巴、木楔给封住了。“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。”教授说,“我甚至动用樟脑丸、胶水,但是,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。有一段时间,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,这是很不方便的;而一周后,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。”

    学生们表示钦佩。教授说:“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,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,更重要的是,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。因此,它们没有与我这个‘命运之神’对抗,而是忍让与适应。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,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。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、厮杀的猛兽,如狮子、老虎、熊,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,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,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——适应。”

     教授说:“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,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,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。好了,祝你们奋斗成功。”

 

上一个:修辞格教案
 
苏州燕园港澳台侨联考培训学校 www.chinaliankao.net © 2014-2017 版权所有
地址:苏州市苏苑街146号 电话:13913236007 E-mail:fatlee@188.com
 苏ICP备15020135号-1   技术支持:昆山网络公司